烈嶼文化館呈現出更多元 更現實 更特別的 戰地歷史 把歷經戰爭的烈嶼盡力呈現給各位
也期望能盡量把近代戰爭的血淚史保留給後代子孫見證戰爭的恐怖與無情
想要暸解更多請到現場詳細看
以前麵粉袋做成的衣褲 相信三 四年級生的金門人都會穿過 它很耐穿耐洗不容易破
早期有這種媒油燈是很不錯的家庭或是做生意人才有的
煤油爐也是奢侈品 中間這油墨空罐和克林奶粉罐做成一體的煤油爐是烈嶼鐵工匠的巧思 也是
早期的生活周遭資源回收再利用做得比現在還會更撤底 因為現在的東西取得太容易 往往會造
成浪費 不會珍惜
前面這三盞玻璃罐做成的煤油燈就是一般民家用來照亮的器具 它的燈蕊還捨不得挑太高 太
高是比較亮但是吃油太兇 沒錢買油 懂嗎
講到戰爭腦海裡呈現的畫面是很小的時後 有一天黃昏時和母親走在山路上 忽然砲彈飛來了 就往旁邊的山溝裡滾 溝很深而且雜草很多很暗 滾到溝底的土洞裡躲 有求證過母親 那畫面是真實的 而且當時母親肚子裡懷有大弟 手上牽著我和大妹 母親情急之下只能帶我們往溝底滾 只求能躲過砲彈 跟恐怖的砲彈相比 溝裡的小野獸和荊棘雜草並不可怕 躲過砲彈的金門人 真是萬幸
在後期的單打雙不打日子裡 也有很多鄉親死於宣傳弹下 當時三層樓的前身是一般瓦房 已經在做生意了 有一個單號的晚上 正是打宣傳弹的日子 〈 當時幾乎人人練就能聽聲辨位的本領 也是求生的本領 〉 忽然砲彈的聲音咻咻咻咻又快又急 全家人趕快衝向外面的防空洞躲起來 當天那顆砲彈的尾巴真的落在櫃台附近 還好當時跑得快 否則後果不堪回想 沒被打死真是阿彌陀佛